4 月22日 ,风和日历,纳米与光化学团支部的部分团员来到了西山脚下风景秀丽的北京植物园内,先后参观了曹雪芹故居,卧佛寺,一二·九运动纪念亭。
曹雪芹因《红楼梦》而成为我国十八世纪一位伟大的文坛巨匠,作品描写一个贵族官僚大家庭的兴衰,勾勒出众多的典型人物,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曹雪芹童年时代过着锦衣纨绔的生活,后因家道衰败曾以教书为生,晚年移居西山,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这个纪念馆是便是他当年的著书之所,共有18间房舍,分别描述了清代旗人的生活环境、曹雪芹在西山生活创作环境,曹雪芹的生平家世、《红楼梦》的影响四部分内容。这些八仙桌、躺柜墩箱、青花瓷器,满族萨满教的全套祭器、银锁、手炉、拂尘等仿佛将我们又带进了曹雪芹生活的时代里,我们通过了解曹雪芹进而对他笔下的这部驰名中外的不朽著作的时代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国拥有这样的文化瑰宝而骄傲。
告别这位文坛巨匠及他笔下的《红楼梦》,我们继续前行,穿过一片苍松翠柏为伴的柏油路,便到了卧佛寺。卧佛寺又名十方普觉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00余年,因寺内一尊释迦牟尼铜卧佛造像远近闻名,故称卧佛寺。路经山门殿,天王殿和三世佛殿便是卧佛殿,殿内铜卧佛有 5.4米 ,双腿伸直,左手平伸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全身部位匀称,体态自如,面部安详,表现出了“大彻大悟心安理得”的内心世界。它描述了佛祖释迦摩尼在涅磐前向众弟子嘱托后事的情景,院内的两株菩提树像是两位见证人目睹着这一时刻。殿后面的陈列馆里还有关于卧佛寺历史的介绍,我国现有的28尊卧佛的介绍及古人建造佛像过程的介绍。卧佛殿的参观游览,使大家对我国的佛教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更令人钦佩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建造佛像的精湛技艺和聪明才智。
卧佛寺西北行约 500米 左右,即为樱桃沟。这是一条外广内狭的幽静峡谷,两侧是秀挺峻拔的山峦,一条婉蜒溪水清澈见底,在这样的峡谷中,树立着几个三角型的铜碑,这便是“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了。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 ,日本帝国主义者占领了东北之后,又进逼华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北平学联,在樱桃沟等地先后举行了两期夏令营,学生们在一起学习,进行军事训练。在离纪念亭不远处有一个“保卫华北”的石刻,便是当时由清华和北大的两位同学刻下的,它表达了北平青年抗日救亡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今天我们缅怀这一历史时刻,激发了我们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和信心。
植物园内各种花卉争奇斗妍,大家在游览这些文化景观的同时,也被这些自然景观所吸引:如诗如画的郁金香花园,香气宜人的丁香花园,珍奇袖珍的盆景园。这次游植物园的活动,增长了我们的人文历史知识,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还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使我们认识了更多的花卉,同时促进了纳米与光化学两个实验室同学的交流,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合影1
合影2
纳米与光化学团支部
2006 年4 月25 日